2024年8月25日,威海市图书馆尼山书院为期5周的少儿夏令营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期夏令营课程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分别开设古琴吟诵、古筝、榫卯鲁班、书法、国画、胶东面塑、《大学》国学精讲等15门公益课程培训,通过新奇有趣的沉浸式体验,将喜悦与智慧以轻松简单的方式传递到每位少年儿童的心中,为孩子们打造一段难忘的国粹之旅。
快来看看我们精彩的夏令营活动吧!
一、【古琴吟诵班】
古琴吟诵课堂由中央音乐学院认证的古琴高级教师,韵生琴堂创办人沙洋帆老师亲自指导,授课内容涵盖古琴常识、琴谱读法、发音原理和弹奏技巧等方面,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对琴曲整曲的把握、细节的处理以及对音色的审美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弹奏中领略古人的诗意生活。
二、【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班】
刚开始,同学们在面对这项新技能时,手中的铜丝似乎并不听话,总是弯曲成与设计图稿不符的样子,而填入珐琅釉料的过程也显得格外笨拙。慢慢地他们开始逐渐适应这项技艺的要求,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控制手中的工具,整个制作过程充满挑战,但也很有成就感。
三、【功夫茶艺班】
高级评茶员曲衍霞老师,通过5节系列的茶艺教学,帮助小小茶艺师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历史、茶具辨识、茶叶知识,还学习了行茶的手法及流程、行茶姿势、茶礼等。让小茶艺师们刷新了对“茶”的认识,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拥有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
四、【《大学》的微言大义】
课堂上,张果红老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从名人典故切入,使得原本枯燥的儒家经典变得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中深入儒家核心,课程中设置了许多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小学员们就《大学》中的观点进行交流与探讨,加深了大家对传统智慧的理解。
五、【缝纫机布艺入门班】
理论学习是构建坚实知识基础的关键,在缝纫机班,于婷老师为学员们讲解了缝纫机的功能和基础使用方法,并演示缝纫步骤和技巧,为接下来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实操中,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个个化身成为良工巧匠,亲手制作出工艺精美的布艺作品,用爱与创意在一针一线间绽放,记录一段独一无二的暑假记忆。
六、【钩针编织手工班】
钩针编织课程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课堂上,张宁老师通过对钩针基础针法和编织规律的讲解,按图解用不同色彩的毛线教同学们钩织形态各异的装饰物品。小学员们从零开始,每一次钩针的起落,都像是在钩织她们的梦想。5节课后,她们掌握了看图纸及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也钩出了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七、【大国精粹——榫卯鲁班】
榫卯鲁班的课堂上,非遗传承人孙本山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向同学们介绍了鲁班锁的起源与传说,激发了大家对榫卯鲁班这门传统工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孙老师教大家如何观察,如何找锁芯,找到拆解鲁班锁的关键所在。同学们在木块的拼接与拆解中,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锻炼了逻辑思维与耐心细致的品质。
八、【胶东面塑班】
课程中,胶东面塑非遗传承人苏春霞老师首先介绍了面塑的历史渊源、现实意义、使用工具和工艺技巧等内容,让大家们对中国民间面塑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期培训中,苏老师以大家最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入手,从选取黏土、按压轮廓、揉搓形状等每一个细节耐心指导,大家积极动手制作,拿着面团,不断地揉、压、搓、捏,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形象。
九、【创意美术班】
课程以粘土手工画与线描画为主。在唐潇老师耐心、细致、专业的指导下,同学们很快掌握揉、搓、捏、贴、画等动作技巧,逐渐将手中的白纸变成了一张张带着童趣的画作。通过五节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在想象力、创造力、色彩感知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地提升,每个孩子收获满满。
十、【榫卯趣造——积木搭建】
积木搭建的课堂上,韩逸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小组,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积木搭建的颗粒形状、特征和拼搭方法,让大家初步了解积木搭建的理论知识。在搭建过程中,同学们体验了涡轮箱的减速和自锁功能,还掌握了积木互锁和两点固定的知识。一块块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积木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实用性强的小发明。
十一、【硬笔书法楷书班】
一笔一划皆修炼,一点一滴皆成长。课堂上,姜军萍老师介绍了硬笔书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从最基本的横、竖、撇、捺开始教学,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指导,同学们掌握了书法书写的基本技巧,控制了笔与纸之间的力度与角度,笔法变得熟稔,字迹变得更丰满有力,逐渐练成了良好的习惯。
十二、【少儿古筝启蒙班】
课程中,李江老师介绍了古筝的基本构造、摆放、坐姿及义甲的佩戴、如何识琴识谱等知识,让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对古筝有了初步认知。接下来的课程,李老师以《勾托与节奏练习》为教例,带领大家复习古筝的发声原理及展示演奏手法:拢、捻、挑,鼓励他们自己拨动琴弦,感受每一个音符在古筝上跃动的声音。
十三、【软笔书法隶书班】
软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课程中,梁晓春老师不仅注重书法技艺的传授,更强调书法文化的熏陶。通过讲解书法名家的故事、分析经典碑帖的韵味,让小小书法家们在学好书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了书法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乐趣与启迪,也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十四、【中国花鸟画入门班】
陶洪涛老师从用笔着墨、构图布置、色墨搭配及意境营造等方面细致地讲解了花鸟画的技法,并现场原作教学。在陶老师一笔一画的示范教学中,同学们很快学会国画的勾、皴、点、染技法,感受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了解如何用水墨画出日常能看到的景物。
十五、【技术不朽——古代科技班】
科技改变生活,劳动创造世界。针对科学课的科普性、趣味性、可操作等特点,李岳老师设置了科普手工与实验课程,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悄悄发芽。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互相沟通合作,共同解决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结营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随着夏令营的结束,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家中。但愿这份经历能够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前行。
审核:史春秋
编辑:李思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