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 全面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服务于“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和“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不断推进我市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能、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提升、保护制度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更加优化、运用成效更加明显,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社会满意度保持在80分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2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8万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达到170件,作品著作权登记量0.24万件(以上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到2035年,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方式更加精细,激励创新创业作用充分发挥,形成创新活跃、保护严格、运用高效、服务优良、开放深入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加强机构建设,形成教育、经济、科技、贸易、金融等部门协同推进的合力。融入胶东经济圈知识产权引领区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市、县、园区创建。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机制,加快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体系。落实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机制改革要求,推进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和程序集约化。优化检察资源配置,实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围绕创新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加强保护、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责任单位:威海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专项小组成员)
(二)形成鼓励创新创造的政策导向。研究制定加强各类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工作的政策举措,强化知识产权与科技、产业、贸易、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的衔接。统筹用好省、市专利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科技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支持力度,突出以高价值专利保护、创造、运用为核心的政策导向。加强重点产业、企业政策支持,引导推动专利战略布局。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归属和权力分享机制,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威海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专项小组成员)
(三)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技术事实查明等机制,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加强检察、公安部门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建设,培育专业化、职业化知识产权法官、检察官。加强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健全跨区域审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领域“行刑衔接”机制,推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法律适用和执法、司法标准统一。完善知识产权技术咨询专家选任,增选专家型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确保审判质效。推动跨区域知识产权远程诉讼平台建设。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工作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案件检察监督机制建设,构建知识产权检察“捕、诉、监、防、治”全链条一体化保护体系。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升知识产权案件执行效率。(责任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四)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提高办案效率。完善专利侵权纠纷快速化解机制,细化侵权判定标准,优化执法程序。完善电商平台知识产权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加强传统知识、外观设计、文化创意等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大对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探索建立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在进出口环节依法打击侵权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市烟草专卖局)
(五)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信用监管等协同衔接联动,确保专项协商、案件信息通报、执法办案协作、重大案件联合督办、案件信息发布等环节运转流畅。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能力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维权援助格局。加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构建人民调解与司法、行政、仲裁等相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畅通多元化解渠道。加强与中国(山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其他地市的交流合作,为我市企业提供相关产业专利快速保护。(责任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威海仲裁委秘书处、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市烟草专卖局)
(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完善促进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创造的政策体系。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聚焦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高价值专利。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围绕“卡脖子”技术,鼓励产学研联动“共振”,协同创新,推动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以重点产业和企业专利导航引领高质量创造。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推动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七)推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企行动,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拓宽转化运用渠道,鼓励园区、服务机构等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加快专利技术向中小企业转让许可,助力小微企业“双升”战略。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行动,推动专利与标准融合,支持企业积极布局国(境)外专利,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内、国际技术标准。探索建设知识产权标准化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标准化”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八)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探索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扶持政策,根据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优选我市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优化专利密集型产业服务,为密集型产业定向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探索在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支持产业专利进入优先审查通道。探索构建和运营产业技术专利池,加强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九)做强商标品牌和版权精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围绕地理标志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一批商标品牌指导站,增强商标注册意识,提升商标运用能力,建立健全商标品牌管理制度,强化商标维权保护。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和商标海外布局,发展传承好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深入挖掘和培育地域资源和品牌特色,支持我市特色地理标志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实施版权创新发展工程,培育文化创意、软件、影视等领域版权精品,健全版权交易和服务平台,加强作品资产评估、登记认证、质押融资服务,拓宽版权作品国际合作与宣传渠道,推动我市作品“走出去”。积极开展国家版权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推动“区块链+版权”、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等创新试点。(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十)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优化升级,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威设立分支机构;拓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支持服务机构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恶意商标申请代理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规范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秩序。支持金融机构丰富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探索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促进资本要素与技术要素有效融合。强化“政企银保服”联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进金融机构基层网点,丰富知识产权保险险种,扩大保险覆盖范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威海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
(十一)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加快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建设,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持续提高创新主体办理知识产权业务、获知知识产权信息的便利度和协同性。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定期通报机制,加强对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要素数据的统计监测、分析研判,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培育“威知讲堂”公益培训品牌,供给国内外知识产权高端智力资源。开展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及推送服务,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数据参考。拓宽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渠道,支持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围绕重点产业开发高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产品,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
(十二)扩大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引导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条约和专利审查高速路(PPH)等途径,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鼓励服务机构开展海外维权业务,助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保险业务,支持企业进行专利投保。积极推进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山东分中心(威海)地方工作站,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温馨驿站。加强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培训和宣传,引导企业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威海银保监分局)
(十三)大力倡导知识产权文化。塑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培养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侵权假冒行为;倡导创新文化,弘扬诚信理念和契约精神,引导企业自觉履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厚植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推动知识产权文化与创新文化、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搭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平台,讲好威海知识产权故事;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消费者权益日、中国品牌日、中国专利周等知识产权宣传活动,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网络,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责任单位:威海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专项小组成员)
(十四)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和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引进知识产权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交流协作机制,鼓励与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等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对口帮扶。加强相关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知识产权培训,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企事业单位等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持续提升青少年知识产权意识。(责任单位:威海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专项小组成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威海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专项小组作用,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各区市、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重大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工作落实。
(二)加强要素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完善市和各区市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本意见实施工作的支持。积极申请省级以上知识产权项目,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保障任务落实。
(三)加强考核评估。将知识产权发展指标纳入对各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年度评价。强化过程管理,及时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定期上报工作开展情况。注重典型引导,及时发现宣传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的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重要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