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威海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整体设计纳入“大海”的元素,同时有着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双重寓意,同年被评为一级图书馆。近年来,市图书馆坚持开门办馆,以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不断提高办馆水平,提升服务效能,先后获得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百佳文化空间、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颜值与功能齐飞”的“网红图书馆”。
新馆主体包括图书馆主馆,少儿图书馆和尼山书院三部分。截至2023年底,馆藏文献达200万册以上,持证读者12万人左右,年接待读者近百万人次,年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公益培训活动1000场次以上。2020年,市图书馆顺利通过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各项指标均优于评估标准。在山东省图书馆编制的《山东省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年报(2019-2020)》中,因图书各项重要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且在阅读推广方面有诸多创新之处,威海市被誉为“全省最爱读书的城市”。
为建设“智慧化图书馆”,新馆以“互联网+”的思维进行整体规划。少儿图书馆全部安装使用智能书架,实现图书在架的精准定位,这在全省属首例;配置了听书机、检索机、音乐CD机、读报机、VR设备等数字化多媒体终端设施,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先后建设了“尼山书院”、“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新时代学习专区”、“创意生活馆”、“威海绘本馆”、“威海作家作品专区”等颇具特色的“馆中馆”,开辟“读者餐厅”为读者提供午餐服务。
培育形成了“主题党日活动”、“读书朗诵大赛”、“阅宝起航”、“聪聪故事汇”、“深夜‘识'堂”、“馆员荐书”、“你选书,我买单”、“知·行快乐研学”等近20个活动品牌,实现各年龄段全覆盖,通过多样化的推广方式,为阅读赋予多重表达。
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尼山书院于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公益培训课程的常态化,开展的公益培训已经连续六年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中。年开设春、秋两季公益培训班和冬、夏令营,设有茶艺、太极、书画、香道、围棋等80多种课程,培训3万人次以上,每次线上报名都会实现“秒光”。正是薪火相传,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为打通文化“最后一公里”,市图书馆在全省率先构建起了“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馆,县级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城市书房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为服务点,流动图书馆和共享书柜为补充”的“五位一体”总分馆体系,搭建起了“15分钟阅读圈”。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46家城市书房、25个共享书柜和24个乡村书房、3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6处阅读示范点,15分钟阅读圈呈现“美出圈”、“新出圈”、“潮出圈”的新特点,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文旅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威海市图书馆将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用“阅读+N”的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阅读的“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氛围,用阅读为千里山海赋予最持久迷人的致远书香之气,为“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谱写优美典雅的传世篇章!